山西省西部以黄河与陕西省分界,南部以中条山和黄河与河南省为界,东部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界,北部以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为界。山西,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,简称晋,又称三晋,古称河东,省会太原市。山西东依太行山,西、南依吕梁山、黄河,北依长城,与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内蒙古等省区为界,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。
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,除了川藏和陕晋之间的分界线外,再也找不到完全以自然河流作为省际分界线的境况。
奔腾的黄河为关系密切的山陕两省提供了长达734.2公里近乎完美的分界线,也帮助这对兄弟规避了不少因分界线不明确而导致的辖境纷争——这种纷争在中国其他省份很是常见。
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城市是韩城市。韩城历史悠久,是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古邑,古代称为“龙门”,始建于西周,称“韩侯国”,隋代置韩城县。
韩城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撤县设县级市;
2012年还升格为陕西计划单列试点市,按照“副地级市”管理。韩城市的地理位置独特,除了是渭南最靠北的县,它还和山西省隔着黄河相望。
山西陕西以黄河为界。黄河奔腾出河套平原后,陡转向南,流经长达734.2公里的晋陕大峡谷,为晋陕两省作了近乎完美的分界。在奔流至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时,陡然下落至形如壶口的地方,即著名的黄河壶口大瀑布,为晋陕边界一大盛景。
山西和陕西交界的地方是渭南,延安,榆林都是交界处。
山西陕西的交界就是黄河,两省一直以河为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