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京三陵(永陵、福陵和昭陵),也称“关外三陵”,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。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永陵坐落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,永陵镇西北1公里处。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努尔哈赤选定了桥山之阳、草仓河迤西的一片平阔之地,动工为其祖辈修建陵寝。清天聪8年(1634)称兴京陵,顺治8年(1651)改称兴京陵山为启运山。顺治16年(1659)尊称兴京陵为永陵。永陵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、祖父、曾祖、远祖、伯父、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。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、曾祖福满、祖父觉昌安、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、叔父塔察篇古。1648年,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帖木儿为“肇祖原皇帝”、福满为“兴祖直皇帝”、觉昌安为“景祖翼皇帝”、塔克世为“显祖宣皇帝”。
我国封建王朝时期,对于风水堪舆之术十分热衷,帝王之家更是如此,在他们看来为祖陵选择一处风水宝地,更是延长国祚的必要条件,而努尔哈赤在此处建设祖陵,同样是这个道理,关于永陵所在之地为风水宝地之事,最早还要追随到明朝崇祯皇帝时期。
据传,明朝末年之时,一日崇祯皇帝兴起与钦天监官员共同夜观星象,不过让众人没有想到是忽有异象发生,只见在辽东方向有着浓郁的紫气不断向外喷涌,那景象好似神龙腾云驾雾一般,如此景象瞬间让崇祯坐立不安,以堪舆之术来看这是有混龙出世且要取崇祯而代之的异象,崇祯担心皇位不保,立刻着精通堪舆之人前往,是探查同时也是对形成紫气的龙脉进行破坏,一行人来到紫气升起之处,将龙脉尽数破坏,不过百密一疏的却余下了一条,在风水堪舆中所谓的“悬龙”,而这条“悬龙”却意外的成就了努尔哈赤。
努尔哈赤部落在争斗中落败,无奈下只有背着父亲的骨灰,率领部落残余先行撤退,在撤退途中路过苏子河畔,想带众人住店休息,不过看着努尔哈赤随身携带的骨灰,却被店家以不吉利为由拒绝,无奈的努尔哈赤只能先将父亲的骨灰寄存在河畔旁边一颗树杈之上,打算第二日出发之时再取走。
不过第二天,努尔哈赤再次来到树前取先人骨灰之时,仿佛一股神奇的力量将骨灰盒束缚住,无论怎样也不能挪动骨灰盒分毫,情急之下的努尔哈赤,直接将腰间佩刀抽出向树砍去,不过眨眼间树上被刀砍过的伤口便自行愈合了,如此异象可是让努尔哈赤连连称奇。
最后在一位风水先生的告知下,才得知这是一块风水宝地,将祖先安葬于此,后人便可问鼎中原一统天下,这便是永陵为何会坐落在苏子河畔的由来,虽然努尔哈赤成功推翻了明朝的统治,更是被追封为清朝的开国皇帝,不过似乎与风水玄学并无太大关系。此等故事的流传,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努尔哈赤这位君王的传奇色彩。
永陵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清天聪8 年(1634)称兴京陵,顺治16年(1659)尊为永陵。在辈分上为盛京三陵之首,但规模较小,有一定的满族特色,是中国保存比较完好的皇家陵寝。清皇室把永陵视为“兆基帝业钦龙兴”之地,所以终年香火不断。康熙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,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。
永陵由下马碑、前宫院、方城、宝城等部分组成。启运殿是永陵的主体建筑。整个陵寝占地1.1万余平方米。永陵与沈阳福陵、昭陵并称为“盛京三陵”。永陵是东北著名的清代“盛京三陵”之首,有“关外第一陵”之称,也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建筑。永陵最基本的陵寝形制是“前朝后寝”,及由前至后纵向排列二方一园的三进院落。所谓二方一园的三进院落是指第一进院落前院是方形,第二进院落方城亦方形,第三进院落宝城是圆形。陵寝内的建筑一律单檐。享殿无斗拱、栏板,垂带无雕饰、陵前无华表、石象生、大碑楼,方城无明楼、二柱门、石祭台。宝城内君、臣共陵,祖、孙同(宝)城,宝鼎微小,无地宫。陵内葬四祖,各有一碑,一切显得简陋和质朴。
清永陵陵寝前端原为一条笔直的黄沙大道,称为“神道”。通过神道是清永陵总门户“正红门”, 正红门,硬山式,面阔三间,顶覆黄琉璃瓦,垂脊有兽,梁枋彩绘,栅栏式门。这种木栅栏的建筑形制为清代帝、后陵寝中唯永陵所独有,是满族早期建筑特色,正红门貌似简陋,但却体现了满族的祖先们具有了强烈的疆土意思,以山筑城,树栅为寨,便是这种疆土意识浓重的缩影。清圣祖康熙皇帝《兴京陵》诗题曰:“瞻拜陵园肃,凝思大业艰”。
走进陵门,前院正中东西并列四座四祖碑亭,场面宏大,气势不凡。按中长次右、左老右少的位序依次为肇、兴、景、显四祖碑亭。单檐歇山式,方形高台,条石砌筑。亭身方体,前、后壁各辟券门一座,对开木门二扇。碑亭内神功圣德碑用满、蒙、汉三种文字镌刻。
穿过碑亭,向北便径直来到了启运门。启运门是方城正门。启运门单檐歇山式建筑,面阔三楹,进深二间,黄琉璃瓦顶。三楹各辟一门,二扇对开朱漆板门各布“九九”八十一枚鎏金铜门钉,取意“九九归一”;帝王为“九五”之尊,横九纵九,唯皇最大。启运门中门为神门,为墓主神灵出入之门。东门为皇帝及大臣出入之门。西门为皇太后、太后、妃及平常司事人出入之门。
启运门二翼缭墙正中各镶嵌一陶质双面五彩云龙袖壁,壁中一金龙张牙舞爪,腾于海水江崖之上,呼之欲出,栩栩如生,造型精致。它的材质是由淘土烧制而成的,既砖雕,技艺精湛另人叹为观止。
进入启运门即为方城,放眼望去,高台之上的大殿即是启运殿。启运殿又称享殿,是陵寝中的主体建筑,是清朝皇帝谒陵举行诣陵大典和平时祭祀的殿堂。启运殿为单檐歇山式琉璃顶建筑,面阔3间,进深4间,正脊8条行龙戏珠。启运殿玉墀丹阶,居高临下,气势非凡。殿内梁架施以彩画。殿内设暖阁、宝床、宝座、神位,供案、五供等。
以启运殿为主体,左右两厢分置东西配殿,面阔3间,单檐歇山式琉璃顶建筑。西配殿前有焚帛炉,又称燎炉,是谒陵和平时祭祀时焚化纸钱金银帛和祭文之所,是青砖瓦木结构歇山式建筑。
绕过启运殿后面就是宝城了。坟冢分为上下两层、东西排列。宝城是陵寝墓葬所在地,清王朝的先祖就安息在这里。坟冢分为上下两层、东西排列。据说,第一层台面上左葬礼敦、右葬塔察偏古;第二层台面上,正中葬福满,两侧葬觉昌安、塔克世,孟特穆葬在福满的东北侧。
福陵、昭陵和永陵
盛京三陵,指早期的三个清朝皇家陵寝,即福陵、昭陵和永陵。
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(永陵、昭陵、福陵),也称东北三陵,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。
盛京,就是今天的沈阳,满语称"谋克敦",汉译为"兴盛之城",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——清朝的肇兴之地,
你好!盛京三陵是指沈阳故宫的三座陵墓,分别是昭陵、康陵和潞陵。昭陵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第二位皇帝皇太极的陵墓;康陵是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皇帝的陵墓;潞陵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皇帝的陵墓。这三座陵墓在沈阳故宫内,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,也是研究清朝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。
盛京三陵指清朝早期的皇家陵寝——福陵、昭陵和永陵。
清福陵,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,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,因地处沈阳东郊,故又称沈阳东陵,为盛京三陵之一。天聪三年(1629年)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,总面积约19.48万平方米。
盛京三陵是指早期的清朝皇家陵寝——福陵、昭陵和永陵。福陵又称东陵,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,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。昭陵始建于1643年,位于沈阳城北5公里处,那里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。永陵
是清朝皇帝的祖陵,位于辽宁省新宾县城西21公里处,始建于清朝建政前的1598年